下面重庆丝足会所小编给大家说说口腔按摩在小儿流涎治疗中的应用。
小儿流涎是指小儿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出,常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身上,引发小儿流涎的原因较多,常规分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两大类,其中,生理性流涎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唾液腺发育成熟而自然消失。病理性流涎是一种异常现象,常常由脾胃功能失调、唾液分泌功能亢进、口腔炎等多种疾病引起,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发育。
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口腔肌肉运动障碍,使患儿无法正常吞咽口腔内的过多唾液,临床上称之为病理性流涎。小儿流涎易引发患儿颊部皮肤刺激和真菌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儿的日常营养摄入、语言发育、群体生活等。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针灸推拿、药物、口腔刺激等治疗手段,口腔肌肉按摩是从中医角度出发,通过改善机体经络来达到治疗流涎的目的。肾藏精主水,阳虚可导致唾液过剩,肝藏血主筋,血不足可导致舌短、失灵,出现流涎的症状,脾主津液运化,经脉连于舌根。因此通过穴位位点的按摩可有效调节肾、肝、脾经的功能,恢复气血精液的正常运行,改善患儿的唾液分泌及口腔功能。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35/50)(P<0.0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也是治疗效果考察的一个重要指标,治疗后,观察组的满意度98.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41/50)(P<0.05)。表明,通过口腔肌肉按摩、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小儿流涎的相关症状,并促进其口腔唾液分泌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