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重庆丝足会所小编给大家说点不一样的养生内容,穴位按摩法对中风后便秘的患者进行治疗。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变。便秘是中风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意识障碍、活动量减少、饮食减少、长期卧床等因素均可使中风患者出现便秘的症状。中医认为,中风患者发生便秘的病机是气血虚弱,使肠道传导无力而引起的大便排泄受阻。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中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中风患者在发生便秘后,会引起颅内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等表现,严重时可危及其生命。以往,临床上主要使用开塞露纳肛法、口服缓泻剂法对中风后便秘的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中风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受损,其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可因不能有效地引起排便反射而诱发便秘。中风患者若长期处于便秘的状态,会导致有毒物质不能排出体外而被重新吸收后进入到血液中,严重地影响其各器官的功能。中风后发生便秘的患者在排便时努挣,会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升高的情况,极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临床上主要使用开塞露纳肛法、口服缓泻剂对中风后发生便秘的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开塞露纳肛法的操作不方便,而且不能使患者形成自主排便的习惯,常常通而复结。口服缓泻剂会给患者的胃肠道带来不适感,且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脏腑器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便秘虽病在大肠,但也会影响中风患者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排便属胃肠功能的范畴,通过穴位按摩可加强人体胃肠道的功能,调整气机,健脾助运。胃俞穴、脾俞穴均属足太阳膀胱经。按摩胃俞穴有外散胃腑之热的功效,按摩脾俞穴可外散脾脏湿热之气。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中脘穴为胃的募穴,按摩这两个穴位有清除胃肠瘀滞、强壮脾胃之功效。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按摩此穴位有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加快毒素排出、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按摩涌泉穴可治疗便秘。诸穴合用,具有通经活络、润肠通便的功效。脾胃清则五脏六腑之瘀滞就有倾泻之途,脾胃健则五脏六腑就生化有源。因此,对中风后便秘的患者进行穴位按摩,不仅可有效地缓解其便秘的症状,且操作方法简便,无不良反应。另外,对中风后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的便秘患者来说,此项操作也便于其家属对其进行家庭治疗。